第105章 間章-安灼拉 下
關燈
小
中
大
有那麽幾天,兩個偷渡客之間處於一種彼此僵持的狀態。
安灼拉對另一個青年心懷戒備,對方顯然也是同樣。他們沒有互通名字,每天只簡短地交談幾句。安灼拉在清醒的無所事事的時間裏會在心中沈默地背書,青年則有時候會輕輕地哼起一首意大利小調。
不過這種僵持確也不過維持了幾天而已。在黑暗的、隔絕人世的底艙之中,除了海浪的顛簸一無所有,這種無聊與壓抑對人的精神造成的壓迫是巨大的。是那青年先忍受不住這樣的壓力。有一天他主動對安灼拉開了口,問起:“你是哪兒人?”
“法國。”
“我是意大利人。”
短暫地停了一會兒,他又問:“你為什麽選了這艘船?”
安灼拉經過考慮,認為在去往南美的漫長旅途中,始終保持距離是極為艱難的。另一方面,在這樣極端的孤立環境之中,若是兩個人彼此懷抱敵意,對誰也沒有好處。因此,他也樂於接受對方拋來的橄欖枝:“我沒有選。當時追我的人追得很緊,我的時間不多,我第一個遇到的是這船上的水手,於是就抓住了他。當時我甚至不知道船是往哪兒開的。”
對方顯然被他這樣一長串的答話所鼓勵,說話的聲音都興奮起來:“看來我們遇到的是同一個水手?”
“我想是的。是那個把你送下來的水手嗎?”
“沒錯,是他。你也是嗎?”
“是。”
青年一邊說著話一邊朝他的方向走近,故意在途中鬧出一點響動來讓安灼拉聽見。最後他坐到安灼拉旁邊一個油桶上,和他挨得很近,幾乎肩並著肩了。“那人拿走了我所有的錢,還有一塊懷表。他管你要了什麽?”
“一條手鏈。”
“只有一條手鏈嗎?那一定很值錢。”
“是很值錢。”安灼拉想著他母親生前戴著那條手鏈的樣子,輕輕嘆了口氣,“但我想更管用的其實是我威脅他,如果我被警察抓住,就指認他是同夥。”
青年低聲笑了一聲,卻聽不出什麽笑意。他沈默了一會兒,帶著點猶疑問:“所以,那真是你偷來的東西嗎?”
“不是,那是我母親的遺物。”
“啊。”青年答道,松了口氣的樣子。他仿佛還要再說什麽,但還沒來得及出口,船忽然猛地一偏,安灼拉及時抓住了身邊的一根梁柱,青年卻沒來得及穩住身體,驚呼一聲往後倒去。安灼拉另一只手抓住他,咬牙猛地把他拉回了身邊。青年攀住他的手臂,順著也摸索到了那根柱子,緊緊抱住。
“怎麽回事?!”他有些惶然地問,“外面怎麽了――我們是碰上暴風雨了嗎?”
“恐怕是了。”安灼拉說。
兩個人都沒出過海,但也隱約知道海上暴風雨的可怕――若是應對不當,整艘船沈沒在大海中也並不罕見。“我們怎麽辦?”青年問,然後他嘆了口氣,自問自答:“但我們在這兒什麽都做不了。”
“即使我們出去,也會被扔進大海。”安灼拉冷靜地說,“但願情況不至於太糟糕吧。”
船身在劇烈地晃動著。底艙裏運送的油桶盡管好好地固定在船艙底部,也不免發出互相磕碰的聲音。安灼拉扯了扯青年的手臂:“到角落去。”他說。
貨船會把貨物好好地堆積固定起來,讓它們即使碰到惡劣的風雨,也不至於到處亂滾、磕碰損壞。但對於混跡其中的兩個人來說,哪怕有一個桶沒有被固定好,裝滿了油的大木桶砸到人身上,不當場死亡也沒有太大區別了。在角落裏有一個夾縫,可供兩人容身,他們攜著手,跌跌撞撞地往那邊撞過去。
夾縫離他們眼下所在並不遠,是兩個貨櫃之間的一處空隙。安灼拉抓住固定在艙壁上的木板,讓青年先鉆進去,當他也彎下腰鉆進去的時候,船身忽然猛地一晃。在底艙的兩個人感覺起來,就好像整艘船忽然立了起來。安灼拉本就傷勢未愈,手一滑沒有抓住,幾乎就要飛出去。青年及時伸出手來抓住他的衣服,安灼拉順勢抓住他的手臂。下一秒船只滑過浪尖,往另一個方向狠狠跌落,兩人猝不及防,撞成一團。
“你受傷了?!”他聽見青年驚問。
那是剛才他用力抓住青年時,肩上結痂不久的傷口再次迸裂。那青年聞到了血腥氣。“舊傷。”安灼拉說。青年不再說話,但他橫過一只手來,越過安灼拉的身體,抓住另一邊的木板,用自己的身體將他攔在裏面。
他們在裏面不知道熬過了多久,船身的晃動總算逐漸平息。暴風雨一定是已經過去了。頭暈目眩的兩個人來不及多交談,急忙分別鉆進空桶,緊跟著就有水手下貨倉檢查,重新規整貨物,將一桶被撞出裂縫的油清理了一下。
等一切喧嘩落定,他們總算鉆出木桶。安灼拉問青年:“你其實並不是一個殺人犯,是嗎?”
“對。”青年苦澀地說,“你呢?你應該也不是吧。”
“我的確殺過人,但並不是以殺人犯的罪名出逃的。”
“你的傷怎麽樣了?”
“沒什麽,是舊傷了。”安灼拉說。
青年走到他面前,停頓了一下,見安灼拉沒有推拒,於是拿手輕輕試了一下他額頭的溫度。“我可不懂醫學,這裏大概也不能指望有人送藥。”他有點擔憂地說,“但願能盡快好起來吧。――對了,那你又是為什麽受了傷呢?”
如今他們開始交談起來,不再那樣疏遠戒備了,青年便流露出一種誠摯柔和的品性來,他有許多方面都和ABC的朋友們十分相似。因此安灼拉對他說了真話:“你聽說過六月份巴黎的那場革命嗎?”
“啊!我知道。”
“我參加了那場革命,在街壘戰鬥中負傷了。後來我父親把我找了回去,他不願我繼續參加革命,要打斷我的一條腿,把我留在家中。因此我逃了出來。”
“你參加了那次革命!”青年低低驚呼起來,“當真嗎?那是偉大的革命!我聽說了――是的,革命的消息傳到了我們青年意大利黨。我們也渴望將意大利建設成為一個共和國,一個自由的國度,不再受到任何壓迫與奴役。可我們在許多地方還不夠成熟――”
他忽然之間流露出一個青年最誠摯的熱情,但那熱情幾乎是同樣快地消退了,代之以一種心灰意冷的消沈。他長長地嘆了口氣,將身體向後倚靠在旁邊的木桶上。
“如果我們在一個月前遇到,那我該有多高興!”他說,“我們需要來自其他國家的經驗,尤其是來自巴黎的。一八三零年那次起義的成功讓我們羨慕不已,大家都夢想著或許有一天我們也能取得那樣的成功。你有多少東西可以告訴我們!可是現在……”
“現在怎麽了?”安灼拉問。
青年不答。
“你們也遇到了什麽失敗,才讓你來到了這個地方嗎?”他又問。
“……和我講講你們的起義吧。”青年說,“街壘上的戰鬥是什麽樣子的?你們是怎麽組織群眾的,你們的武器從哪裏來,又是怎麽進行的宣傳?”
顯然,剛才一時沖動的激情消退之後,他的警惕心又重新冒出了頭。安灼拉可以理解,他甚至也在巴黎遇到過這樣的同志。
他於是談起巴黎的局勢。談到他的朋友們――溫柔博學的公白飛、熱情開朗的古費拉克、刻苦自律的弗以伊、倒黴卻樂觀的博須埃……“還有格朗泰爾。”他最後說,“他是個酒鬼。一個悲觀主義者,對世界上的一切、包括革命,都充滿了批評。他唯一喜歡做的就是在酒館裏喝酒、醉生夢死。”
青年並不像他曾經那樣表現出明顯的鄙夷,但語調中也充滿了疑惑:“那你們跟他又是怎樣成為朋友的呢?”
“……不,我們並不是朋友。至少在他生前不是。”安灼拉說。
他想起在柯林斯二樓的最後一刻,至少那時他自以為是最後一刻。格朗泰爾從後面朝他走過來,眼神清明、毫無醉意。
“你們一次打兩個吧!”他說,然後轉向安灼拉,問:“你允許嗎?”
安灼拉朝他微笑起來。
他縱然能視死如歸,可也不是鐵石心腸。面對革命的失敗、同胞的犧牲,他自然也有痛惜、有不甘。可是這一刻所有的感情都被如釋重負的喜悅替代了,就好像鉆研多年的數學家驟然解開難題,長久以來的困惑散開,世界清清楚楚地呈現在他的眼前。
他在這一刻明白了。
長久以來有個問題安灼拉從來沒有明白――就是柯洛娜和格朗泰爾的友情到底從何而來。格朗泰爾和ABC的其他所有人都截然不同、格格不入,他們之中絕大部分人是抱著一種包容和諒解的心態去容忍他的存在,認為他既然高興待在他們旁邊,那也不妨讓他在這兒。但柯洛娜和格朗泰爾雖然交際不多,似乎卻是真誠的朋友,甚至於每次安灼拉呵斥格朗泰爾,她總要站出來為他說話。安灼拉將這勉強歸結為畫家之間的惺惺相惜,但細想這個說法其實也說不通,因為他們對於繪畫的見解和繪畫風格都迥然不同,每每說起繪畫才叫話不投機。
可是他現在明白了。這是因為他們都愛他。
安灼拉知道格朗泰爾愛他,沒有人不知道。可他從前的“知道”,就仿佛知道倫敦是英國的首都一樣,只是對一個知識、一件事實的簡單的了解。只有在這一刻,在死亡與愛相加起來達到的這一光輝燦爛的高度,當他看著談論革命時爛醉如泥的格朗泰爾清醒而堅定地朝槍口前走過來,他才感受到了這樣的愛。
使他慶幸的則是,他仍有這最後的幾秒鐘,能夠作出回應。
“……生前?”青年問。
“他犧牲了。”安灼拉說,“方才我同你介紹的那幾位朋友,他們絕大部分都犧牲在了街壘上。”
他並沒有目睹全部的犧牲。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崗位,在最後街壘被攻破的那段時間,安灼拉所頂住的壓力也是難以想象的,敵人以十倍的兵力朝他們撲過來。他聽到了街壘中部被攻破的聲音,但也只來得及用眼角往那邊掃過一眼而已。當最後他們撤入柯林斯的時候,他的朋友們――公白飛、古費拉克、博須埃還有柯洛娜,他們誰都沒有撤回來。
那時候他就知道他們一定難以幸免了。
“我戰鬥到最後,除我之外的所有人都犧牲在了那裏,說實話,我本以為我也會步上和他們相同的命運。”安灼拉嘆了口氣,“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麽會活下來的。”
“我很遺憾。”青年小心翼翼地說。
安灼拉搖了搖頭:“不必。那都是必要的犧牲,也是心甘情願的犧牲。如果這場戰鬥能在人民的心裏留下一個影子,我們的鮮血就沒有白流。”
這似乎勾起了青年的心事,令他苦澀地嘆息起來。“是啊!那至少是英雄的犧牲。總比我這樣一個叛徒的下場要好!”
他同安灼拉講述了他自己的故事:他全心全意尊敬和崇拜的導師欺騙了他;他發自內心信仰的上帝和教士背叛了他;他的戰友和愛人認為他背叛了革命,對他充滿鄙夷與仇恨。一夕之間他什麽都失去了、什麽也不在乎了。
安灼拉靜靜地聽他說話,等他再度安靜下來後才開口:“教士並不等同於上帝。”
“我現在知道了!我真是個蠢貨,一直以來我相信的都是這些虛無縹緲的謊言,而我卻把毒液當做甘泉!我是個大傻瓜。到現在我才發現,從前那些被世人稱頌為美德的,不過只是愚蠢而已。”
“不。”安灼拉說,將一只手按在他的肩膀上,“信仰和愛不是愚蠢、也不是軟弱。你輕信了別人,給你的戰友造成了損失與犧牲,這是因為你遇到了錯誤的、卑劣的人。你應當去恨他,而不是去恨你自己對一個人的信任。信任是沒有錯的。”
說出這番話,連他自己都覺得吃驚――他忽然意識到那多麽像公白飛曾經同他談心的口吻。“愛一個人是沒有錯的,安灼拉。你的母親愛上了錯誤的人,這是她的不幸……可這世上並不是只有你父親那樣的人,也並不是只有那樣的愛情。你自己會那樣去對待你的愛人嗎?你覺得我會那樣對待我的愛人嗎?”
“……不要為一個人的錯誤而懲罰世上的人。”安灼拉說,覆述著回憶中公白飛的話語,想到那些友善的言辭、那些共度的時光已經再不可覆得便感到一陣痛楚,“更重要的是,不要為了一個人的錯誤而懲罰你自己。”
青年靠著他的手臂在微微顫抖。“我真希望更早一些遇見你。”他說,“如果那樣,我或許也就不會那樣天真地被他們欺騙。”
“那也未必。如果你更早一些遇見我,我大概會斥責你的軟弱和幼稚。”安灼拉說,“那時候我是個無情的人。”
他又想起柯洛娜來――自從他活下來,他不斷地回想起朋友們的音容笑貌,有時在黑暗的船艙裏,他甚至會幻想他們仍在身邊。他記起那時候他毫不留情地呵斥格朗泰爾,柯洛娜坐在旁邊,滿臉的不讚同。“安灼拉,你可真是無情。”她指責道。
那時候他還不明白她為什麽會這樣說,現在他明白了,反觀自身,也不得不同意她的評價。
“無情的人?”青年聽起來一點也不信,“可你一點也不冷淡。”
“只是我現在終於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因為死亡嗎?”
“……不。”
死亡並不足以改變一個人,尤其不能夠改變安灼拉。但是愛可以。那是安灼拉在那最後一刻明白的。
在那個奉獻了一切、放下了一切,並即將一無所有的時刻,他看到格朗泰爾向他走了過來。那時候他終於可以放下一直以來的成見,對自己承認:他會因為死去的朋友而悲痛。他會因為沒能夠跟柯洛娜死在一起而遺憾。他會因為不用孤獨地死在這裏而感到溫暖。但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感受到這些情感,同時也能夠坦然無畏地站在士兵的槍口前。
那不是軟弱。
“我只希望我能夠明白得更早些。”他說。
青年顯然沒有明白他真正的意思,但他不知道聯想到了自身的什麽經歷,點頭讚同了:“我也是。”
他們靜靜地坐了一會兒,船艙隨著海上的波浪在他們身下搖蕩。過了一會兒,青年的顫抖逐漸平息,他問:“我還不知道你叫什麽名字。”
“安灼拉。你呢?”
“我從前叫亞瑟。但我踏上這艘船的時候已經下定決心不再用這個名字了。”
“在踏上南美之後,我或許也該取一個化名。”安灼拉說,“那麽,你現在用的名字是什麽?”
亞瑟想了一會兒。
“牛虻。”他回答道。
作者有話要說: 希望我沒有OOC(。
安灼拉沒有看到柯洛娜等人被救走,在那種非常混亂的戰鬥中也沒有時間去一一清點戰友們的下落。所以他理所當然地推論留在街壘的人都犧牲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安灼拉對另一個青年心懷戒備,對方顯然也是同樣。他們沒有互通名字,每天只簡短地交談幾句。安灼拉在清醒的無所事事的時間裏會在心中沈默地背書,青年則有時候會輕輕地哼起一首意大利小調。
不過這種僵持確也不過維持了幾天而已。在黑暗的、隔絕人世的底艙之中,除了海浪的顛簸一無所有,這種無聊與壓抑對人的精神造成的壓迫是巨大的。是那青年先忍受不住這樣的壓力。有一天他主動對安灼拉開了口,問起:“你是哪兒人?”
“法國。”
“我是意大利人。”
短暫地停了一會兒,他又問:“你為什麽選了這艘船?”
安灼拉經過考慮,認為在去往南美的漫長旅途中,始終保持距離是極為艱難的。另一方面,在這樣極端的孤立環境之中,若是兩個人彼此懷抱敵意,對誰也沒有好處。因此,他也樂於接受對方拋來的橄欖枝:“我沒有選。當時追我的人追得很緊,我的時間不多,我第一個遇到的是這船上的水手,於是就抓住了他。當時我甚至不知道船是往哪兒開的。”
對方顯然被他這樣一長串的答話所鼓勵,說話的聲音都興奮起來:“看來我們遇到的是同一個水手?”
“我想是的。是那個把你送下來的水手嗎?”
“沒錯,是他。你也是嗎?”
“是。”
青年一邊說著話一邊朝他的方向走近,故意在途中鬧出一點響動來讓安灼拉聽見。最後他坐到安灼拉旁邊一個油桶上,和他挨得很近,幾乎肩並著肩了。“那人拿走了我所有的錢,還有一塊懷表。他管你要了什麽?”
“一條手鏈。”
“只有一條手鏈嗎?那一定很值錢。”
“是很值錢。”安灼拉想著他母親生前戴著那條手鏈的樣子,輕輕嘆了口氣,“但我想更管用的其實是我威脅他,如果我被警察抓住,就指認他是同夥。”
青年低聲笑了一聲,卻聽不出什麽笑意。他沈默了一會兒,帶著點猶疑問:“所以,那真是你偷來的東西嗎?”
“不是,那是我母親的遺物。”
“啊。”青年答道,松了口氣的樣子。他仿佛還要再說什麽,但還沒來得及出口,船忽然猛地一偏,安灼拉及時抓住了身邊的一根梁柱,青年卻沒來得及穩住身體,驚呼一聲往後倒去。安灼拉另一只手抓住他,咬牙猛地把他拉回了身邊。青年攀住他的手臂,順著也摸索到了那根柱子,緊緊抱住。
“怎麽回事?!”他有些惶然地問,“外面怎麽了――我們是碰上暴風雨了嗎?”
“恐怕是了。”安灼拉說。
兩個人都沒出過海,但也隱約知道海上暴風雨的可怕――若是應對不當,整艘船沈沒在大海中也並不罕見。“我們怎麽辦?”青年問,然後他嘆了口氣,自問自答:“但我們在這兒什麽都做不了。”
“即使我們出去,也會被扔進大海。”安灼拉冷靜地說,“但願情況不至於太糟糕吧。”
船身在劇烈地晃動著。底艙裏運送的油桶盡管好好地固定在船艙底部,也不免發出互相磕碰的聲音。安灼拉扯了扯青年的手臂:“到角落去。”他說。
貨船會把貨物好好地堆積固定起來,讓它們即使碰到惡劣的風雨,也不至於到處亂滾、磕碰損壞。但對於混跡其中的兩個人來說,哪怕有一個桶沒有被固定好,裝滿了油的大木桶砸到人身上,不當場死亡也沒有太大區別了。在角落裏有一個夾縫,可供兩人容身,他們攜著手,跌跌撞撞地往那邊撞過去。
夾縫離他們眼下所在並不遠,是兩個貨櫃之間的一處空隙。安灼拉抓住固定在艙壁上的木板,讓青年先鉆進去,當他也彎下腰鉆進去的時候,船身忽然猛地一晃。在底艙的兩個人感覺起來,就好像整艘船忽然立了起來。安灼拉本就傷勢未愈,手一滑沒有抓住,幾乎就要飛出去。青年及時伸出手來抓住他的衣服,安灼拉順勢抓住他的手臂。下一秒船只滑過浪尖,往另一個方向狠狠跌落,兩人猝不及防,撞成一團。
“你受傷了?!”他聽見青年驚問。
那是剛才他用力抓住青年時,肩上結痂不久的傷口再次迸裂。那青年聞到了血腥氣。“舊傷。”安灼拉說。青年不再說話,但他橫過一只手來,越過安灼拉的身體,抓住另一邊的木板,用自己的身體將他攔在裏面。
他們在裏面不知道熬過了多久,船身的晃動總算逐漸平息。暴風雨一定是已經過去了。頭暈目眩的兩個人來不及多交談,急忙分別鉆進空桶,緊跟著就有水手下貨倉檢查,重新規整貨物,將一桶被撞出裂縫的油清理了一下。
等一切喧嘩落定,他們總算鉆出木桶。安灼拉問青年:“你其實並不是一個殺人犯,是嗎?”
“對。”青年苦澀地說,“你呢?你應該也不是吧。”
“我的確殺過人,但並不是以殺人犯的罪名出逃的。”
“你的傷怎麽樣了?”
“沒什麽,是舊傷了。”安灼拉說。
青年走到他面前,停頓了一下,見安灼拉沒有推拒,於是拿手輕輕試了一下他額頭的溫度。“我可不懂醫學,這裏大概也不能指望有人送藥。”他有點擔憂地說,“但願能盡快好起來吧。――對了,那你又是為什麽受了傷呢?”
如今他們開始交談起來,不再那樣疏遠戒備了,青年便流露出一種誠摯柔和的品性來,他有許多方面都和ABC的朋友們十分相似。因此安灼拉對他說了真話:“你聽說過六月份巴黎的那場革命嗎?”
“啊!我知道。”
“我參加了那場革命,在街壘戰鬥中負傷了。後來我父親把我找了回去,他不願我繼續參加革命,要打斷我的一條腿,把我留在家中。因此我逃了出來。”
“你參加了那次革命!”青年低低驚呼起來,“當真嗎?那是偉大的革命!我聽說了――是的,革命的消息傳到了我們青年意大利黨。我們也渴望將意大利建設成為一個共和國,一個自由的國度,不再受到任何壓迫與奴役。可我們在許多地方還不夠成熟――”
他忽然之間流露出一個青年最誠摯的熱情,但那熱情幾乎是同樣快地消退了,代之以一種心灰意冷的消沈。他長長地嘆了口氣,將身體向後倚靠在旁邊的木桶上。
“如果我們在一個月前遇到,那我該有多高興!”他說,“我們需要來自其他國家的經驗,尤其是來自巴黎的。一八三零年那次起義的成功讓我們羨慕不已,大家都夢想著或許有一天我們也能取得那樣的成功。你有多少東西可以告訴我們!可是現在……”
“現在怎麽了?”安灼拉問。
青年不答。
“你們也遇到了什麽失敗,才讓你來到了這個地方嗎?”他又問。
“……和我講講你們的起義吧。”青年說,“街壘上的戰鬥是什麽樣子的?你們是怎麽組織群眾的,你們的武器從哪裏來,又是怎麽進行的宣傳?”
顯然,剛才一時沖動的激情消退之後,他的警惕心又重新冒出了頭。安灼拉可以理解,他甚至也在巴黎遇到過這樣的同志。
他於是談起巴黎的局勢。談到他的朋友們――溫柔博學的公白飛、熱情開朗的古費拉克、刻苦自律的弗以伊、倒黴卻樂觀的博須埃……“還有格朗泰爾。”他最後說,“他是個酒鬼。一個悲觀主義者,對世界上的一切、包括革命,都充滿了批評。他唯一喜歡做的就是在酒館裏喝酒、醉生夢死。”
青年並不像他曾經那樣表現出明顯的鄙夷,但語調中也充滿了疑惑:“那你們跟他又是怎樣成為朋友的呢?”
“……不,我們並不是朋友。至少在他生前不是。”安灼拉說。
他想起在柯林斯二樓的最後一刻,至少那時他自以為是最後一刻。格朗泰爾從後面朝他走過來,眼神清明、毫無醉意。
“你們一次打兩個吧!”他說,然後轉向安灼拉,問:“你允許嗎?”
安灼拉朝他微笑起來。
他縱然能視死如歸,可也不是鐵石心腸。面對革命的失敗、同胞的犧牲,他自然也有痛惜、有不甘。可是這一刻所有的感情都被如釋重負的喜悅替代了,就好像鉆研多年的數學家驟然解開難題,長久以來的困惑散開,世界清清楚楚地呈現在他的眼前。
他在這一刻明白了。
長久以來有個問題安灼拉從來沒有明白――就是柯洛娜和格朗泰爾的友情到底從何而來。格朗泰爾和ABC的其他所有人都截然不同、格格不入,他們之中絕大部分人是抱著一種包容和諒解的心態去容忍他的存在,認為他既然高興待在他們旁邊,那也不妨讓他在這兒。但柯洛娜和格朗泰爾雖然交際不多,似乎卻是真誠的朋友,甚至於每次安灼拉呵斥格朗泰爾,她總要站出來為他說話。安灼拉將這勉強歸結為畫家之間的惺惺相惜,但細想這個說法其實也說不通,因為他們對於繪畫的見解和繪畫風格都迥然不同,每每說起繪畫才叫話不投機。
可是他現在明白了。這是因為他們都愛他。
安灼拉知道格朗泰爾愛他,沒有人不知道。可他從前的“知道”,就仿佛知道倫敦是英國的首都一樣,只是對一個知識、一件事實的簡單的了解。只有在這一刻,在死亡與愛相加起來達到的這一光輝燦爛的高度,當他看著談論革命時爛醉如泥的格朗泰爾清醒而堅定地朝槍口前走過來,他才感受到了這樣的愛。
使他慶幸的則是,他仍有這最後的幾秒鐘,能夠作出回應。
“……生前?”青年問。
“他犧牲了。”安灼拉說,“方才我同你介紹的那幾位朋友,他們絕大部分都犧牲在了街壘上。”
他並沒有目睹全部的犧牲。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崗位,在最後街壘被攻破的那段時間,安灼拉所頂住的壓力也是難以想象的,敵人以十倍的兵力朝他們撲過來。他聽到了街壘中部被攻破的聲音,但也只來得及用眼角往那邊掃過一眼而已。當最後他們撤入柯林斯的時候,他的朋友們――公白飛、古費拉克、博須埃還有柯洛娜,他們誰都沒有撤回來。
那時候他就知道他們一定難以幸免了。
“我戰鬥到最後,除我之外的所有人都犧牲在了那裏,說實話,我本以為我也會步上和他們相同的命運。”安灼拉嘆了口氣,“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麽會活下來的。”
“我很遺憾。”青年小心翼翼地說。
安灼拉搖了搖頭:“不必。那都是必要的犧牲,也是心甘情願的犧牲。如果這場戰鬥能在人民的心裏留下一個影子,我們的鮮血就沒有白流。”
這似乎勾起了青年的心事,令他苦澀地嘆息起來。“是啊!那至少是英雄的犧牲。總比我這樣一個叛徒的下場要好!”
他同安灼拉講述了他自己的故事:他全心全意尊敬和崇拜的導師欺騙了他;他發自內心信仰的上帝和教士背叛了他;他的戰友和愛人認為他背叛了革命,對他充滿鄙夷與仇恨。一夕之間他什麽都失去了、什麽也不在乎了。
安灼拉靜靜地聽他說話,等他再度安靜下來後才開口:“教士並不等同於上帝。”
“我現在知道了!我真是個蠢貨,一直以來我相信的都是這些虛無縹緲的謊言,而我卻把毒液當做甘泉!我是個大傻瓜。到現在我才發現,從前那些被世人稱頌為美德的,不過只是愚蠢而已。”
“不。”安灼拉說,將一只手按在他的肩膀上,“信仰和愛不是愚蠢、也不是軟弱。你輕信了別人,給你的戰友造成了損失與犧牲,這是因為你遇到了錯誤的、卑劣的人。你應當去恨他,而不是去恨你自己對一個人的信任。信任是沒有錯的。”
說出這番話,連他自己都覺得吃驚――他忽然意識到那多麽像公白飛曾經同他談心的口吻。“愛一個人是沒有錯的,安灼拉。你的母親愛上了錯誤的人,這是她的不幸……可這世上並不是只有你父親那樣的人,也並不是只有那樣的愛情。你自己會那樣去對待你的愛人嗎?你覺得我會那樣對待我的愛人嗎?”
“……不要為一個人的錯誤而懲罰世上的人。”安灼拉說,覆述著回憶中公白飛的話語,想到那些友善的言辭、那些共度的時光已經再不可覆得便感到一陣痛楚,“更重要的是,不要為了一個人的錯誤而懲罰你自己。”
青年靠著他的手臂在微微顫抖。“我真希望更早一些遇見你。”他說,“如果那樣,我或許也就不會那樣天真地被他們欺騙。”
“那也未必。如果你更早一些遇見我,我大概會斥責你的軟弱和幼稚。”安灼拉說,“那時候我是個無情的人。”
他又想起柯洛娜來――自從他活下來,他不斷地回想起朋友們的音容笑貌,有時在黑暗的船艙裏,他甚至會幻想他們仍在身邊。他記起那時候他毫不留情地呵斥格朗泰爾,柯洛娜坐在旁邊,滿臉的不讚同。“安灼拉,你可真是無情。”她指責道。
那時候他還不明白她為什麽會這樣說,現在他明白了,反觀自身,也不得不同意她的評價。
“無情的人?”青年聽起來一點也不信,“可你一點也不冷淡。”
“只是我現在終於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因為死亡嗎?”
“……不。”
死亡並不足以改變一個人,尤其不能夠改變安灼拉。但是愛可以。那是安灼拉在那最後一刻明白的。
在那個奉獻了一切、放下了一切,並即將一無所有的時刻,他看到格朗泰爾向他走了過來。那時候他終於可以放下一直以來的成見,對自己承認:他會因為死去的朋友而悲痛。他會因為沒能夠跟柯洛娜死在一起而遺憾。他會因為不用孤獨地死在這裏而感到溫暖。但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感受到這些情感,同時也能夠坦然無畏地站在士兵的槍口前。
那不是軟弱。
“我只希望我能夠明白得更早些。”他說。
青年顯然沒有明白他真正的意思,但他不知道聯想到了自身的什麽經歷,點頭讚同了:“我也是。”
他們靜靜地坐了一會兒,船艙隨著海上的波浪在他們身下搖蕩。過了一會兒,青年的顫抖逐漸平息,他問:“我還不知道你叫什麽名字。”
“安灼拉。你呢?”
“我從前叫亞瑟。但我踏上這艘船的時候已經下定決心不再用這個名字了。”
“在踏上南美之後,我或許也該取一個化名。”安灼拉說,“那麽,你現在用的名字是什麽?”
亞瑟想了一會兒。
“牛虻。”他回答道。
作者有話要說: 希望我沒有OOC(。
安灼拉沒有看到柯洛娜等人被救走,在那種非常混亂的戰鬥中也沒有時間去一一清點戰友們的下落。所以他理所當然地推論留在街壘的人都犧牲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